设为首页  |   加入收藏
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
 首页  部门简介  部门动态  课程建设  通知公告  教师风采  特色育人工作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课程建设>>正文
陈培永:躺赢只会输掉人生|三堂思政大课②
2023-09-13 08:36   审核人:

授课人: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、副院长 陈培永


“躺赢”从字面意义上看,就是躺着就赢了,连站都不用站、不费吹灰之力、轻轻松松就能赢。躺赢的说法出现后,很快成为日常生活中多个领域频繁使用的词语,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思考与讨论。

结论是肯定的:躺赢,绝不可能,更不可取!

一个词语的流行,往往是大众关注问题的折射。在反对躺赢的同时,我们应该透过关于躺赢的争论思考其背后的深层问题,分析躺赢心态折射出的社会现实,掌握破除躺赢迷思、走出躺赢误区的方法论。


躺赢为什么会成为热词

躺赢的使用,主要是针对社会上三种不同情况:一种是指个别人自小家庭条件好,看起来似乎不需要多么努力,就能过上很多人羡慕的生活,这些人的人生有时被戏称为“躺赢人生”;一种是指我们很多人在某个时间、某个地方、某件事情上,因为运气和机遇而非实力和付出获得成功,这种情况往往被称为“躺赢经历”;还有一种情况,可以说是“躺赢心态”,指一些人不想通过自己的劳动、奋斗、拼搏进取去赢得成就,而是想通过“碰运气”“找机会”“走捷径”“走后门”等方式实现目标。

之所以产生躺赢的想法,有的是因为自认为自身条件优越,无需努力就能稳赢;有的是因为存在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,想不劳而获。这里的“躺”,是指没有辛勤劳动、奋斗拼搏、辛苦付出、激烈竞争,甚至没有做多少最基本的努力。按照常规逻辑,“赢”必须经过劳动、奋斗、拼搏才可以实现,躺赢却打破了常规。这暗合了一些人希望即便自己没实力、不努力,也可以获得成功的心态。

躺赢成为热词,有其现实背景。过去,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,很多人吃不上饭、穿不暖衣、没有谋生渠道,躺赢很难成为热词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,中国社会发展迅猛,逐渐从匮乏走向丰裕,越来越多的人不愁吃穿,一些年轻人在家庭的呵护下,貌似不需要奋斗就能过上好生活,再加上数字时代、信息社会,投资渠道、成功途径越来越多,所以有的人会觉得,不用像以前一样累死累活、辛勤劳动,只要找到好机会,就能获得高收入。同时,与加速发展伴随的是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、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,面对这种情形,一些人悲观地认为自己再努力拼搏也无法实现目标,达到与别人一样的生活层次,还不如听天由命,盼着“锦鲤”现身给自己带来好运。在这个意义上,躺赢基本等同于心存侥幸,是一种面对竞争困境时的消极逃避与自我安慰。

 躺赢与躺平的不同之处在于,躺赢对结果抱有期待,还是想赢的,但想赢的方式却是“躺”着,什么都不干;而躺平则是自愿或被迫选择放弃,不再想赢,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。躺赢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躺平的一种,但在“躺下”的同时,仍心存幻想。如果说躺平心态背后是少数人人生意义感和价值感的缺失,那么躺赢心态背后则是少数人对依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、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动摇。


“躺”着真能赢吗

“躺”着真能赢吗?到底有没有躺赢的可能?答案是否定的。“躺”和“赢”天然是一对矛盾,现实中可能会躺赢一时,但绝不可能躺赢一世。甚至可能因为一次躺赢经历,让自己从此走上输掉人生的歧途。

所谓的躺赢,往往靠的是一时运气或者外部条件。比如,在比赛中,对手发挥失常,自己轻松赢得比赛;在工作中,加入了一个好团队,队友和领导很优秀,自己不需要作出多大贡献就能共享好成绩;家庭条件很好,父辈已经积累了充足财富,自己还没怎么奋斗就过上了不错的生活……

但,再多积累也有用完的一天,好运气也不会随时都有。竞争对手不会永远发挥失常;加入一个好团队之后,如果一直“划水”,很可能会被团队淘汰;父辈积蓄更不能花一辈子,吃“老本”很快就会坐吃山空。

把希望寄托在躺赢上,意味着把今天的我以及未来的我之命运交给他人、交给运气。躺赢的人不是自己故事的主角,这种赢只能昙花一现,很容易失去。

回顾历史,躺赢的人就算能得到一时成功,最终也很可能一败涂地。战国时期,秦灭楚国,齐国就幻想躺赢而袖手旁观,结果没能逃脱被灭掉的命运。“灭六国者,六国也”,六国之亡显然与某些国家的躺赢幻想有关。《三国演义》中蜀汉末代皇帝刘禅,本以为能躺在刘备的功劳簿上,接受诸葛亮尽心辅佐过着“躺赢人生”,但没有过硬本领的他,不可避免地成了“扶不起的阿斗”。

当今时代,那种总想着“走捷径”“抄近路”“占便宜”的人,即使一时辉煌,也只会被看作幸运儿,不会成为大家真正佩服的对象。而且,时间久了一定会暴露出来,最终会失去人们的支持和信任,也失去自己的人生。

我们会看到,在这个崇尚奋斗、劳动光荣的时代,不劳而获越来越行不通。我们所生活的时代,虽存在很多种成功的机遇,但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,如果基础不牢固、把握机遇的能力不足,即使有好的机会也会被消耗掉。

躺赢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,也不符合成长成才规律,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。梦想躺赢,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,依靠不懈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才是正道。不要以为那些“人生赢家”真是躺赢的,他们往往比其他人更加勤奋刻苦。要看到,很多被认为已经有条件躺赢的人,反而一直在“乘风破浪”,在奋斗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。


人人躺赢的社会并不存在

如今,社会上还有一种颇具迷惑性的想法:如果大家都不努力、都不去“卷”,那我们都可以赢;每个人都躺下来,没有竞争,人人就都是赢家;“拒绝内卷,躺赢你我他”。实际上,每个人都想躺赢,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都输,这种人人躺赢的社会只能是空中楼阁,不可能成为现实。

人在社会上生存,必然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。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在现代社会,竞争关系是人必须面对的社会关系。一些人面对巨大的“同辈压力”,即便竭尽全力也无法实现领先,因此出现了焦虑情绪。这种号召人人躺赢而实现共赢的想法,实际上是迫不及待地要从竞争中退出来,将竞争贴上“无用”的标签,寻找一片“去竞争时代”的“躺赢桃花源”。

事实上,我们不能一味否定竞争,觉得竞争激烈、残酷,因此反感竞争、不敢参与竞争,把一切竞争都视为内卷,给自己逃离竞争找到借口。我们应看到,正当的竞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。回顾现代科技发展史,大家会发现,无数的科学突破、技术创造,都是在竞争中生成的,竞争给予科学家、发明家以动力,促使其率先突破人类知识的某个边界,不断拓展新内容,这才有了一项项深刻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发明与研究。

我们应积极参与竞争,树立公平竞争意识,在竞争中寻求合作,在竞争中互相关怀,共同营造整个社会的公平竞争环境,让竞争服务于人类进步。我们厌倦内卷,但也应看到,公平合理的竞争起到了促进创新创造、推动突破进步的作用。它激励大家“做大蛋糕”“做新蛋糕”,而非只想着分已经做好的蛋糕。

倘若人类社会没有竞争,真就可以实现人人躺赢吗?“一刀切”地抹杀竞争、搞平均主义会带来更多问题,“吃大锅饭”“干多干少一个样”,看似每个人都可以躺赢,结果却是满盘皆输,是社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。抹杀竞争的社会分配功能,最终只能换来“都躺了却没有人赢”的惨痛教训。放眼国外,当今某些福利国家推行的福利政策,确保了想躺赢之人基本的衣食住用行,但却造成国家负债过重、社会消耗过大等问题,本意是免除人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,让人们能安心工作、为社会创造价值,但却变成了滋生惰性的温床,还让少数勤奋工作的人不得不承担更大的纳税压力。

有些人期望,社会进步、物质日益丰富之后,自己就可以无所事事、不用再劳动和奋斗,甚至想当然地认为,共产主义就是一个躺赢的社会,躺赢是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。真是这样吗?当然不是。要知道,在共产主义社会,劳动成为第一需要,人类并非不再劳动,而是消除了异化劳动,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,而成为生活之目的。

与主张躺赢者幻想的“我不劳动”相反,在共产主义社会,人们追求的是一种“我要劳动”的积极状态,劳动与生活交融合一,每个人都可以从劳动中享受乐趣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,实现自我价值。在共产主义社会,物质财富极大丰富,各尽所能,按需分配,劳动不仅不会被“剥离”出去,反而成为“第一需要”。因此,美好社会并不等于人人躺赢,人人躺赢的社会不仅今天不可能,未来也不会存在。


我们应如何看待赢

谈论躺赢,应该落脚于如何看待赢、如何去赢。不同的人对赢的理解有异,在我们羡慕一个人赢的时候,他可能并没有把它当成赢,而只是当成努力奋斗的起点。对每个人来说,赢有小赢和大赢之分。立足小赢,可以为大赢做好铺垫;放眼大赢,才能更好取得小赢。选择躺赢往往只是看到了小赢,实现了小赢就开始躺下来,选择“摆烂”、间歇性躺平,因此注定不可能获得人生的大赢。我们应把小赢与大赢结合起来,在小赢中追求大赢,在追求大赢中更好实现小赢。一个成功的人不可能止步于小赢,而会在追求大赢中感受更大的幸福与喜悦。

马克思、恩格斯均出生于富庶家庭,他们的一生本可以沿着父辈规划的道路走下去,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能获得当时社会认知中的成功,但他们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,而是献身于更为艰难、更为高尚的人类解放事业,坚定地为全人类幸福奋斗终身,最终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走向,成就了传奇人生。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中,很多都有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,他们并没有执着于自己的小赢,而是以民族复兴为己任,在一次次革命斗争中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,甚至不惜牺牲性命,从而争取到民族独立和解放,实现了人生大赢。

每个人在追求赢的过程中,一定会遇到个人、家庭之赢与社会、国家之赢的关系问题。个人、家庭的赢,是个人物质生活的满足,美好生活的实现;国家、社会的赢,则是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。每个人都会追求个人、家庭的赢,期盼有更好的教育、更稳定的工作、更满意的收入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、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、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。只不过,个人要更好地获得这些方面的赢,就必须以国家、社会的赢为前提和保障,如果一个国家经济文化落后、人民普遍贫困、医疗水平很低、生态环境恶劣,个人又怎么能赢?同时,一个人要实现赢,就必须成全他人的赢,要实现自己的大赢,就必须为国家、为社会的赢而努力。

唯物史观主张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,其实质是要我们把握人类社会客观规律,积极参与到历史进程中,在改变世界中真正认识世界,在科学认识世界基础上改变世界,让我们所处的世界更加美好。我们要成为历史的主体而不是历史的过客,就不能作为“躺”着的旁观者、安于现状的坐享其成者,而应该作为参与者、促进派,积极介入到我们的历史、时代、社会中,通过自己的辛勤、诚实、创造性劳动实现个人、家庭的赢和国家、社会的赢。


●青年问答

“赢”和赢的形式之间,哪个更重要?

学生问:有时候,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说法:“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”“人生道路千万条,抵达终点最重要”“能走捷径也是一种能力”……那么,“赢”和赢的形式之间,哪个更重要?是不是一定要在意赢的途径呢?

教师答:的确,在生活中,某些时候某些人钻漏洞、走捷径可以迅速取得所谓的“成功”,甚至坐在树桩下也可能等到飞奔而来一头撞死的兔子。但大家都明白,这种成功绝不是长久之计,不可能次次都成功。实际上,喜欢走捷径、把心思全用在钻空子上的人,很容易失去奋斗的信念和能力,也容易被他人认定为投机取巧而被质疑,长久来看,对自己成长有害无益。还要警醒的是,所谓“捷径”“漏洞”,大多是法律与规则边缘的灰色地带,一味走捷径、钻漏洞,很可能会触犯法律,面临牢狱之灾,一切努力终将化为泡影。可以说,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,是只管眼前、不顾长远,很难成就一番事业。我们不否认赢的形式多种多样,但多样性中也蕴含统一性,古往今来大多数成功者都有个共同特点,那就是脚踏实地、勤奋刻苦、富有创新创造意识。

别人的躺赢,我该如何看待?

学生问:我曾经是一个“小镇做题家”。“奋斗18年,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”是支撑我努力学习的动力。可到了大学后才发现,当我把人生目标设定在“罗马”时,有的人就出生在“罗马”——生活水平的差异、眼界的高低,像是一道我无论怎么奋斗都无法跨越的鸿沟。我很迷茫,甚至会对这样的躺赢产生一种带着愤怒的嫉妒感。请问老师,我该如何调整心态?奋斗之于我,还有意义吗?

教师答:我生在农村,你若是“小镇做题家”,那我就是个“小村做题家”。回顾自己通过读书、考大学、考研、考博一步步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经历,我觉得自己已经赢了,而且也能从这种人生经历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。

每个人的出生环境、教育经历不同,生活水平和眼界视野也差别明显,这确实是我们个人无法选择的。当然,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比所有人都强,更不能因为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迷茫,甚至愤怒。实际上,通过奋斗实现目标,我们就已经赢了。仔细想想,自己的小镇生活,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的过程,也是其他人所不能经历的体验、不能感受的幸福。

我们也要正确看待所谓的躺赢,不应对此愤愤不平。有时候,你看到的躺赢,可能是“假躺”,真正的赢者,往往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。还要看到,某些方面具有优势的人一旦不努力奋斗,结果往往反而因为“躺”而最终输掉自己。很多时候,与其羡慕、嫉恨别人的躺赢,不如专注提升自己,靠努力获得成功。实干一定会创造成绩,奋斗无论何时都有意义。真正的赢是不断战胜自己、提升自己,真正的幸福是靠实干创造。当我们放平心态、迈开大步时,那道“鸿沟”实质上就已经跨过去了。

●备课锦囊

授课教师说:1.以唯物史观为指导,讲清楚躺赢这种社会意识产生的原因,帮助学生们理解躺赢心态产生的内在逻辑,并为这种心态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。

2.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为指向,给学生们讲清楚为什么躺着不能赢、为什么不应追求躺赢、如何看待他人的躺赢、要如何正确看待赢、以什么方式赢等问题。

3.用哲学思辨回应头脑之惑,一方面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,将社会问题进行学理化表达和深层次剖析,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、接地气的表达方式,把为人处世、成长成才的道理讲清楚,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行。


来源:光明日报(2023年09月12日14版)

关闭窗口

bat365在线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  地址: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个金路20号
ICP备案号:滇ICP备13003040号-1

Baidu
sogou